开云网页版资讯 分类>>
开云网页版古典家具温州非遗亮相杭州亚运会相关场所 向世界展示温州非遗艺术之美
温州网讯 众所周知,温州是“百工之乡”,记者昨天了解到,此次杭州亚运会期间古典家具,瓯塑、瓯绣这两种非遗艺术作品在亚运会相关场所亮相,向远道而来的世界友人展示非遗艺术之美。
“上个月,杭州方面是委托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找到我的,看中了我的作品《雁荡山》。这是一幅以雁荡山夫妻峰景点为主角的瓯塑作品,是一幅大规格作品,目前知道是挂在西湖国宾馆。”说起了自己的作品出现此次杭州亚运会的相关场所,徐志通立刻打开了话匣子。
徐志通是正高级工艺美术师、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、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、志通艺术馆创始人。
徐志通告诉记者,温州瓯塑,源于汉代,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开云网页版,吸收西洋和中国绘画技法,把堆漆、绘画、雕塑等艺术手法巧妙地结合一起,经过长期演变与创新,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工艺美术形态,被誉为“东方立体油画”。1959年温州市政府将这一艺种命名为“瓯塑”,2008年瓯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温州最具地域特色、全国全世界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,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“创作一幅瓯塑作品,绝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事情,从构思、制作、成型,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创作时间。”徐志通介绍,杭州方面是委托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找到他的,双方经过讨论研究,最终从他的作品里选择了这幅表现温州山水之美的《雁荡山》,而这幅作品是他2021年创作完成的一幅瓯塑创新作品,既有瓯塑这种非遗艺术的传统工艺的呈现,也有现代表现手法的体现。
“8月初,杭州方面找到我们,当时我们提供了10多件瓯绣作品给他们挑选,最后他们选中了两幅,分别是《荷墨》《事事如意》。9月初,我们把作品送到了杭州,摆在杭州奥体博览中心的接待厅内。”温州市施氏瓯绣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、施氏瓯绣第四代传人王施告诉记者。
瓯绣,因温州古称“东瓯”而得名,是我国名绣之一,素有浙江“三雕一绣”之称,享有温州“四瓯”之誉,是独具地域特色的东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。一般认为古典家具,瓯绣始于唐代,盛于明清。瓯绣源自古瓯民间妇女绣房针线手工劳作,从针法分析当由唐代“锦衣绣”发展而来。北宋哲宗绍圣三年(1096年),温州知州杨蟠修城内三十六坊,其中就有“绣衣坊”的记载,可见当时温州刺绣已有一定规模。瓯海仙岩慧光塔出土的二方“双面绣经袱”经考证,年代为北宋景祐元年至庆历三年(1034-1043年)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经袱就是用来包裹经卷用的包袱。这二方出土的“双面绣经袱”,是迄今为止温州存世最早,有明确年代记录的刺绣工艺品。如今,瓯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王施的母亲施成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传承人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家、浙江抽纱刺绣艺术中青年十大名师之一、温州科技学院非遗项目客座教授。施成权自幼开始学艺,师从瓯绣老艺人张仲光、施希华学习瓯绣技术,善于刺绣单面绣,双面绣,双面异色绣,双面异色异样绣,水墨绣,摄影绣等等高新刺绣作品。2016年其作品《集瑞图》《锦羽迎春》在G20峰会期间于杭州西子湖国宾馆展出,引起不小的反响,后被其永久收藏。其双面异色绣作品《荷墨》完成后一经展出就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、收藏品博览会评比“金奖”,深受评委好评;2017年4月,完成瓯绣历史上第一幅双面异色异样绣作品《王者雄风》。
王施介绍,除了《荷墨》是一幅金奖作品外,此次选中的《事事如意》,也曾在2012年获得第11届中国工艺美术古典家具收藏博览会银奖,“选中这两幅,都是摆台,除了作品优秀外,还因为寓意好,前者寓意和睦,后者寓意事事如意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两件作品都是由王施设计图稿,施成权绣制完成的。
“瓯绣作品能参与到杭州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中,我们都感觉很荣幸,这是向世界展示温州非遗艺术的好机会,让更多人看到瓯绣的美。”王施表示开云网页版。开云网页版开云网页版